找准自己的位置议论文800字举例,找准自己的位置议论文800字比尔盖茨!

《5%的改变》作者:李松蔚

?

找准自己的位置议论文800字举例,找准自己的位置议论文800字比尔盖茨!

? 在上一节中,我们讨论了人际关系带来的几个负面情绪——自卑、孤独和虚荣。面对这些负面情绪,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微小的改变,更好的认识自己,调整好自己的思维方式,从而实现个人心态上的转变。

而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,如果我们想要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,就需要在复杂的人际网络中,为自己找准恰当的位置。

那么,找准和没有找准位置的区别在哪里呢?我们接下来,就通过书中两个真实的故事,看一看找不准自己位置的表现有哪些。

心态失衡

第一个故事的主题是“心态失衡”,这是在人际关系中没有找准自己位置的典型表现。

这位提问者说,他有一个困扰,那就是,每当他听到朋友或者熟人比自己优秀,心理就会出现不平衡,进而出现难过、失落、沮丧的情绪。

这些情绪本身让他的体验非常不好,同时,他又发现自己无法控制这些情绪的产生,心态越失衡,自己越想控制,却又无能为力,两种层面的不如意,让他感觉到异常的疲惫。

那么,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?

首先,我们来看这几种负面情绪。

试想一下,如果我们自己天天朝九晚五地努力工作,偶尔还要加班到深夜,这个时候,发现自己多年前的小伙伴,因为家里拆迁,一下子实现了财务自由,不再需要为了生活疲于奔命。这个时候,换作谁,可能都会出现一些心态上的不平衡。

而这种负面情绪的出现,其实非常正常,也无可避免。重点是我们自己如何看待这些情绪。

在书中,李松蔚老师在给这位提问者回复时,就直截了当地指出:没有必要去约束自己的心态失衡。因为约束自己,是一件特别费力的事情,和我们的本性是违背的。

而如果仔细一想,“心态失衡”的那个瞬间,其实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,我们之所以会那么担心,就是因为自己多虑了,把它的后果想得过于严重。

因此,在调节心态的时候,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:先不管那么多,让自己的心态失衡下去,不加控制,任由情绪发展、蔓延,看看失衡的状态会持续多久,带来了多大的危害?是影响生活了吗?还是影响了正常的工作?最后又是怎样缓解、得到好转的?

这位提问者就按着这样的方法,去做了七天的实验。他发现,自己以前的确是习惯在负面情绪一出现的时候,就立刻尝试去控制,没有试过“不加约束”。而在用了“不约束”的态度面对新的可能带来心态失衡的消息时,他发现,其实这些消息并不会真的影响他的正常生活,情绪会出现,但是过去就过去了,最多是委屈的时候哭一场,哭过也就好了。

所以,最后他终于明白,对自己的情绪,要先去“接纳”,再谈“控制”。人的成长和进步,是细水长流、无形无声的,让情绪自己发生、消解后,我们就会发现,一切没有那么的可怕。

喜欢讨好

说完了心态失衡的问题之后,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在人际关系中没有找准自己位置的典型表现——喜欢讨好他人。

关于“喜欢讨好他人”的问题,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,叫作“讨好型人格”,不过,这个概念似乎直接把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说得过于绝对。

其实一般而言,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,没有必要上升到整个人格的高度。讨好他人、压抑自我,是十分常见的一种行为表现,也存在着程度的深浅。

在我们的这个故事里,主人公的表现是: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完美,希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,让大家都开心。站在局外人的视角来看,这些其实是无可厚非的,工作中有热情、愿意投入,没有什么不好。

但是,接下来的事情,就有些超出了这个范围,因为她慢慢地失去了自己的边界感。领导和同事给她提了越来越多、越来越过分的要求,导致她一个人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内容,同时也承担了别人很多的不良情绪。

但是她因为性格上习惯了讨好别人,所以表达不出来自己的不满,也不会拒绝别人。最后的结果是,她一个人的时候,习惯责怪自己,觉得内心充满了愤怒和无力感。

对此,李松蔚老师指出,既然“讨好他人”的这种模式是自己无法控制的,那就先不要想着一时半会就能把它完全改掉,这既不现实、也没有必要。在眼前,需要做的事情是,好好观察自己的行为,把自己做的事情理清楚、分成两大类:一种是别人让你做,你不想做,但是身不由己,必须去做的;另一种是别人让你做,你自己也想做,所以顺势答应下来的。

最后,这位咨询者做了几天的统计,发现两类事情的比例大概是2比1,不得不做的事情比较多,而她之所以不想做这些事情,是因为这些是对自己没有价值的事情。

也就是说,她之所以“不喜欢自己,讨好他人”,本质上是不想去做那些没有价值的事情,而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正当的想法。所以,通过这几天的统计也让她自己意识到,自己应该去更多地关注那些自己主动愿意做的事,而不应该把时间精力浪费在这些没有价值的事情上。

于是,她开始思考自己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,改变了自己以前对领导和同事唯唯诺诺的态度。她变得更加专注于工作本身,不再那么关注领导或同事情绪和态度。

而当一个人开始关注自己内心的真实意愿时,他也就开始不知不觉地走出了“喜欢讨好”的状态。

改变人际关系的法则

那么,听完这两个真实的案例,以及李松蔚老师给出的建议,我们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共通之处,那就是:

我们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组成的框架里,这个框架有时候是我们自己强加到自己身上的,而一旦我们尝试着去打破这个框架,就会发现局面可以变得焕然一新。

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心理学中的专业术语,叫作:“允许”。在学术的角度看,这个概念往往可以影响我们的许多行为,而利用好“允许”,就能破解我们的很多不良情绪。

比如,在第一个案例中,让心态失衡的提问者,不要再去约束自己的心态失衡,翻译成学术的语言就是:“允许心态失衡的发生”。同理,在第二个案例中,也是让提问者“允许自己讨好他人”。

这些“允许”,其实就是“5%改变”的关键,它是心理变化发生的第一步。当我们自己允许自己有负面的情绪,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接纳,会让我们自己觉得轻松、自在。我们的身心才有动力、有能量去做出正向的改变。我们才有可能打破人际关系的固有法则,把套在自己身上的框架,拿下来、放下去,让自己少一些困扰、多一点轻松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ezuogongyuan.com/8259.html